版权所有:  
 
新闻检索
 
  往期回顾
您现在的位置:第13期 -> 第二版 -> 新闻内容
四时养生的原则
新闻作者:本报  发布时间:2014-05-17  查看次数:     

  1、顺应四时养生的意义春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
  2、顺应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四时自然规律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顺四时综合调养

  春季养生

  “春三月,此为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”。
  一、春季饮食调养的原则
  1、增加营养,使人体因春季消耗逐渐增加而损耗的能量及时得以补偿。
  2、中医认为“春以胃气为本”,因此应改善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。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,应有利于健脾和胃、补中益气,以保证营养品能被顺利而充分地吸收。
  3、春季湿度相对于冬季要高,易于引起湿温类疾病,所以饮食调养时一方面应健脾以燥湿,另一方面食补与药补也应注意利湿渗湿。
  4、针对原有慢性疾病患者的虚证,给予有关的食补与药补。
  5、食补与药补补品的补性都应较为平和,除非必要,不能一味使用辛辣温热之品,以免在春季气温上升的情况下加重内热,伤及人体正气。
  二、情志调节  
  原则:保持愉快,避免动怒,平和淡泊。
  顺应春天万物蓬勃的生机,舒肝升发之性。
  1、制怒养肝
  2、畅情解郁
  3、乐于知足

  夏季养生
  
  “夏三月,此为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受在外,此夏
气之应也,养生之道也”。
  一、夏季饮食调养的原则与方法夏季由于天气炎热,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,加之大量出汗,因而消耗也是一年中最大的季节。为此,夏季更需要补充较多的营养物质。但是,炎夏之间食欲、消化吸收功能等常受到影响,因此进补物品应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,这样才能达到进补的目的,使人体达到正常的平衡。夏季还应多食清心消暑解毒之品,以使人体避免遭受夏季的暑毒。
  夏季食养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:
  (1)宜清淡可口,避免用粘腻败胃难以消化的进补物品。
  (2)重视健脾养胃,促进消化吸收功能。
  (3)宜清心消暑解毒,避免暑毒。
  (4)宜清热利湿、生津止渴,以平衡体液的消耗。
  二、情志调节
  暑易入心,心气耗伤。
  原则:少欲节怒,安定守神。古代养生家嵇康:“夏季炎热,更宜调息静心,常如冰雪在心”。

  秋季养生
 
  “秋三月,此为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”。
  一、秋季饮食调养的原则
  秋季气候干燥,空气中湿度降低,容易燥伤人体津液。秋令的燥热给人体生理带来变化,其中以皮肤毛发、清窍、肺系的干燥症状表现最为突出。秋季早晚温差变化,使人体的外围血管常处于收缩状态,也容易使血压升高。燥热导致的阴津亏耗,使周身脏器组织器官相对处于失润状态,内脏功能相对低下,更加重了人体的疲劳感,使人常有精神抑郁、懒散等不适感。秋季养阴是顺应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,秋季食养的原则即为滋阴润燥养肺,秋季进补的总原则为“燥者濡之”,“上燥清气,中燥增液,下燥养血”。
  二、情志调节
  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。应多去户外活动,欣赏金秋美景,可以学习摄影,培养观察和反应的灵敏性及人体器官的综合协调性;练习书画,动静结合,调心神,动身形,畅达神志,流通气血,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。


  冬季养生
  
  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坻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
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”。
  一、冬季饮食调养的原则
  大自然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人体保健要与自然界统一,如果违反这一规律,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。冬令进补就是要在“藏”字上下功夫,冬藏为了养精蓄锐,为来年春天万物复苏、生机蓬勃提供充沛的物质基础。古曰“秋冬养阴”,阳虚病人,冬季进补温补阳气的同时,也应重视养阴,补充人体的阴精。阴精的充沛,也有利于阳气的生长。
  冬季进补的原则
  (1)应以补肾健身为主,培本固元,增强体质。
  (2)只要虚证诊断正确,应坚持整个冬季进补,必能增强体质,促进健康。
  (3)可以选择补益力较强、针对虚证的补品。
  (4)进补是增强体质、增强抵抗力、祛病补虚的良好措施,但应注意避免进补后身体发胖。
  (5)虽然冬季可以服用滋腻的补品,但还是要控制每次的进补量,避免倒胃口,影响正常的饮食和今后的进补。

上一篇 下一篇